伴随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2015年12月,学校决定在原教育实验学院基础上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从此,创新创业学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追求卓越的双创人,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崭新业绩。
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历经多年发展,创新创业学院为学校优良学风建设、高质量就业、考研等方面树立了标杆。通过强化基础教育、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社会实践等手段,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近五年,学生考研深造人数435人,考研深造率55%,近三年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的学子132人,进入985高校深造的学子67人,进入211高校深造的学子171人,多人被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考研深造率一直名列全校第一;近五年,学生总体就业772人,总体就业率98%,近三年高质量就业432人,高质量就业率92%,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近五年,创新创业学院先后被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授予辽宁省高校优秀学生党支部等省级荣誉3次,创新人才实验班学员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2次。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成绩斐然
1.创新创业训练
2012年以来,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2972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313项,省级项目633项,校级项目1845项,参与学生累计达13670人次,参与指导教师达4248人次。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0多项,并有69个项目入选省级创新创业年会进行了交流和展示,并荣获辽宁省最喜爱的展示项目奖1项、最佳创意项目2项、优秀十佳论文2篇,荣获辽宁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年会有3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荣获国家级优秀论文。
2.创新创业竞赛
学校组织参加国家和辽宁省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显著,2012—2021年,共有17972人次获得6066项奖项,其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6项,一等奖175项。学校已连续5轮稳居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300强。
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
年度 | 全国名次 | 省属院校名次 |
2013-2017 | 215 | 6 |
2014-2018 | 238 | 8 |
2015-2019 | 257 | 8 |
2016-2020 | 276 | 10 |
六轮总排行 | 264 | 8 |
近五年参赛人数与获奖人数统计
年度 | 赛事数量 | 参赛人数 | 获奖人数 |
2017 | 76 | 8186 | 2031 |
2018 | 80 | 9385 | 2174 |
2019 | 64 | 11528 | 1840 |
2020 | 59 | 13234 | 2388 |
2021 | 77 | 12587 | 3224 |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业绩突出
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类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开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全校本科必修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先后获批辽宁省就业创业金课、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试点建设课。组织编写出版了《创业基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六部教材。3名兼职教师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8名专兼职教师入选辽宁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喜人
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探索,在专创融合、专智融合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双创”背景下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获批2016年省级教改项目,《基于“双向互融”的专创融合实施路径研究》获批202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为适应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需要,2020年9月,学校在辽宁省内率先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试点。已在学校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实施完整一个周期(共3学期),学生修满16学分11门课程,第二届学生已学习第二学期课程,第三届开设专业已从创新人才实验班推广到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
(人工智能微专业开设情况)
站在新起点——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通集成”的新探索;面向新目标——进一步突出应用型、体现新工科特色,培养“专业+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定将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夯实创新创业工作育人机制,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稿件来源:创新创业学院